
九月的风拂过雪峰山麓,翻动着洪江市安江镇两岸无边的稻浪。怀化市各县市区的学子来到这里,穿梭于杂交水稻诞生地安江农校的青砖灰瓦间,驻足于农耕文明的源头高庙遗址展陈前,聆听一场跨越七千年的对话。
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古今两神农”的农耕传奇,更见证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现代奇迹。自2024年10月起,“我的安江行”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以安江农校、高庙遗址等地为生动课堂,构建了一个内容有深度、过程有体验、保障有温度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这,不仅是红色教育的走深走实,更是一场关乎理想与传承的生动实践。
高位推动,谋篇布局“一盘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如何答好这份时代考卷?“我的安江行”,正是这一命题的主动破题和精彩示范。
2023年12月,洪江市人民政府向上级请示开展“做一粒好种子”研学活动,得到省教育厅,怀化市委、市政府大力关心与支持,可谓先行“布子”;2024年,借怀化市旅发大会在安江举行之机,建成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等场馆,则是关键“落子”,为写好文旅融合与思政教育的后半篇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谋定而后动。2024年6月,洪江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单位的相关人员组队前往韶山,调研和学习“我的韶山行”先进经验;8月,怀化市印发“我的安江行”实施方案,将活动纳入中学生“必修课”,并对研学内容、研学设计、经费保障等作出周密部署;10月,“我的安江行”活动启动。
部署既成,落地为要。洪江市教育、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2024年12月13日至14日,“我的安江行”研学活动迎来首批实践者——洪江市第六中学的150名学生。作为全市推广前的“先行先试”,此次行程不仅是一次研学体验,更是对活动路线、场馆承接、课程设置及安全保障进行全流程的实战检验。
活动收官当日,洪江市迅速召开复盘工作会议,聚焦检验过程中暴露的短板,现场梳理并形成问题清单。“这次清单列出问题30余个,如安保人员配备不足、思政课场地设置不合理等。”洪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复盘为后续优化提升提供了精准靶向。
在经历新一轮路线设计与“先行先试”模式的全流程演练后,2025年4月10日至11日,“我的安江行”迎来了怀化市首个跨县市区参与单位——洪江区,标志着该活动进入全市推广阶段。随后,中方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以及会同县等地陆续参与。
“截至9月底,该活动已吸引114所学校的八年级师生参与,累计参与师生人数达21623余人次。”安江思政教育实践中心负责人陈长松说。
课程创新,思政润心“一堂课”
“透过放大镜,我看到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在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高庙遗址,怀化市鹤城区金时中学学生杨梦婷用“太震撼了”形容这趟研学之旅。
陈长松介绍,“我的安江行”采用“1+5”的课程设置,即:一堂大思政课——《喜看稻菽千重浪》,串联起五堂展教结合的小思政课——《凤起高庙,文明根脉》《奇妙的种子世界》《追寻万年稻梦历程》《身边的科学家——宝藏爷爷袁隆平》《金色的梦想》,形成层次分明、内容联动的教学整体。
如何让思政课不止于讲述,更成为一场抵达?答案藏在每一堂课反复打磨的设计里。9月18日晚,在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安江思政教育实践中心专职思政教师杨帆以“有志青年”“躬耕田野”“稻济天下”“强国有我”四个篇章,将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娓娓道来。
“当课本上的‘艰苦攻关’化作眼前一片片沉甸甸的稻田,我才真正理解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分量”“站在袁隆平爷爷奋斗过的地方,才真正明白‘初心’的含义”……学生们真挚的感悟与分享,是课程效果最直接的体现。
据介绍,这一系列课程凝聚了全市优秀思政教师的集体智慧,从内容选材到形式呈现均经过多轮策划,致力于打造“有风景的思政课”。
“磨课是我们的常态。”专职思政教师周安萍介绍,“思政教学,不仅要常备常新,更要常讲常新。”在洪江市,市教育局教研室定期组织思政老师上课,并从教学内容、结构编排到方法运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点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这一做法让洪江市实验中学历史教师周习艳受益匪浅。她回忆:“起初讲授思政大课时,我的课堂就像一碗白开水,缺乏感染力。”教研室和思政中心的老师全程跟进,共同打磨课程,细致到每个字的发音、每句话的语调起伏、每个手势的配合。
经过精雕细琢,周习艳的课堂如今焕发出全新活力,她成为“我的安江行”最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老师之一。
除集体磨课外,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成为“我的安江行”思政课堂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研学期间,思政老师坚持巡课,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授课教师沟通,“确保每一堂课都能成为精品课,让学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
课堂内的精耕细作,与课堂外的实践创新,共同构筑起洪江市“大思政课”的立体格局。
“我的安江行”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的方式,以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航天种子馆、安江农校、高庙遗址博物馆为依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形式,吸引学生参观体验,千方百计增强其学习的体验感、吸引力和趣味性,让思政教育“有知”更“有味”。
机制保障,多方联动“一条心”
前方,思政课堂精彩纷呈、润物无声;后方,多部门高效联动,为活动开展扫清障碍。
怀化市委常委、洪江市委书记郑小胡多次调度,解决核心问题;成立了由副市长牵头,19个部门联动的工作组,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联动”的高效推进机制。
作为袁隆平院士曾经工作生活37年的地方,安江农校是“我的安江行”活动的重要基地。其产权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所有,因合作协议限制,“我的安江行”活动行程一度受到限制。
洪江市委、市政府积极介入,在怀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多次组织专题协调,最终达成共识,打破了研学活动的实施壁垒,使安江农校真正成为面向学子开放的共享实践平台。
活动期间,各部门精准服务:气象局推出“我的安江行”专题天气预报,实时推送安江周边天气信息;交警部门现场疏导,确保周边交通秩序井然;公安特警全程值守,随时处置突发事件;卫健部门派出专业医护人员驻点值班,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做好健康保障……
在细微处见担当,在安全上显作为。
针对高庙遗址周边村民散养犬只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安江镇与岔头乡迅速组建联合工作组,耐心细致开展群众工作,推动散养犬只规范管理,从源头上筑牢安全屏障。
每批学生到达安江后,第一时间召开思政中心、各县市区教育局领队、各学校带队负责人、基地负责人参加的四方联席会议,围绕交通安全、场地安全、饮食安全等管理事项深入研讨,形成统一规范的协作机制。
在即将返程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室里热闹起来。你听——
“我被那一片广袤的绿色所震撼,仿佛看到了袁爷爷在这片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
“在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我真正明白了每一粒米背后的分量。”
“我们要传承袁隆平精神,做一粒好种子。”
……
种种都在见证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所迸发的育人力量。丰收剧场中,又一批学子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铿锵誓言,回荡在稻香之间,也深植于青春血脉之中。
洪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的安江行’是洪江市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重要实践,我们希望学生们在袁隆平院士奋斗过的土地上,真正读懂并理解‘种子精神’。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使命——为时代育新人,为未来种希望。”
来源:科教新报
作者:胡荧 通讯员 刘蓉 杨瀚
编辑:蒋良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