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秸秆变“废”为宝,到生态经济双丰收,洪江市针对秸秆综合利用推出多项务实举措。通过机械化粉碎还田、离田编制售卖、基料化增值等创新路径,打破秸秆处理难题,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户增收的双向利好,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洪江市黔城镇大马村,1200多亩连片稻田里一派忙碌景象,轮式拖拉机牵引着秸秆粉碎机与旋耕机协同作业。水稻收获后残留的秸秆被瞬间粉碎,随后旋耕机将碎秸秆翻埋入土,化作来年水稻生长的天然有机肥。在两台农机配合运转下,一天内就能完成 60余亩稻田的秸秆粉碎与翻地工作,既省工又环保。
黔城镇大马村秸秆粉碎机正在对水稻秸秆进行粉碎
洪江市黔城镇塘冲湾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邱军军表示:“用这个机器把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为没有焚烧,对土质的疏松、土壤的沤肥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同时还会对秸秆里少量的钻心虫进行粉碎化处理。”
黔城镇大马村秸秆粉碎机正在对水稻秸秆进行粉碎
黔城镇大马村粉碎后的稻草秸秆
秸秆粉碎还田后,不仅省了肥料钱,还省去焚烧秸秆的麻烦与污染问题。同时,政府还对水稻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低茬收割打捆离田以每亩45元、20元进行奖补,农机具按不超过购置总金额的50%进行补贴,真金白银的支持,让农户和市场主体干劲十足。在洪江市安江镇洪溪村,70岁的村民蒋志定和工人们正在搬运收购回来的秸秆。从8月中旬开始,他每天以0.5元每斤的价格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秸秆。秸秆收回来后,一部分转卖给秸秆收储网点,另一部编织成草席用于本地柑橘园防冻、家禽保暖,相比以前烂在田里或者偷偷焚烧,现在每年可以增收十多万元。
安江镇洪溪村村民正在搬运稻草秸秆
“这些秸秆用处多着呢,主要用来给柑橘防冻、鸡棚保温,还有农户拿去覆盖百合地,既能防冻又能防湿保湿。”安江镇洪溪村村民蒋志定告诉记者,有收入还环保,大家非常乐意把秸秆卖给他。
村民正在利用稻草秸秆制作草席
村民正在搬运制作好的草席
今年,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经营主体,洪江市建成秸秆收储网点5个,新增年利用秸秆100吨以上的综合利用主体3个。预计完成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2.5万亩,低茬收割打捆离田面积4万余亩。
安江镇千亩杂交水稻基地扎捆的稻草等待离田利用
洪江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文表示,2025年,洪江市专门出台了《洪江市 2025 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了“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的目标,也细化了任务和保障措施。他们从还田离田作业、设备购置、收储体系建设、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培育四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就是要鼓励更多农户、服务组织参与进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通过低茬收割+打捆离田+多元利用的闭环模式,到2025年底,洪江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将稳定在95%以上,真正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户得实惠、产业得发展”的生态经济双丰收,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审核:邱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梁孝亮 郭洪松
编辑:唐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