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沅河黑陶:600年窑火承古韵 一杯陶土焕新生
2025-08-08 19:32:14 字号:

沅河黑陶:600年窑火承古韵 一杯陶土焕新生

1-700.jpg

泥土为魂,匠心为骨。沅河黑陶是湖南省洪江市沅河镇的传统非遗技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每一件黑陶制品都是泥土在匠人手中千锤百炼下的浴火重生。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沅河黑陶正经历一场温柔的蜕变,从黔楚人家的寻常器皿到如今指尖流转的艺术珍品,这抹穿越时光的墨色,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愈发鲜活。

微信图片_20250808155924.jpg

踏入沅河黑陶体验馆,墨色陶器静静陈列。远观如泼墨凝脂,灯光下泛着墨玉般的幽光,绳纹、云纹在陶身流转,既有岁月打磨的古朴,又透着新生的灵秀。工匠们围坐案前,掌心翻飞间,粗糙的陶泥褪去生涩,渐显温润弧线,这是600年技艺的当代延续,也是泥土与匠心的又一次相遇。不少游客们被这份灵动吸引,纷纷伸手触碰,想亲手续写这段陶与火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808155903.jpg

“我一摸到这个陶土的时候,感觉非常冰凉,像伸入到泉水里面去一样,我感觉非常有意思,也可以变化出多种的形状,到时候做好拿回去也可以变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工艺品。”游客郭洪松表示。

打湿的手掌轻按陶泥,随转盘缓缓转动。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指尖渐生默契,普通泥土在游客手中慢慢蜕变成笔筒、花瓶等各种器具。

微信图片_20250808155854.jpg

沅河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邱超介绍,他们主要以游客体验为主,游客可以做碗和杯子,然后把它烧制成成品,这个土陶含铁量高,上的釉以纯天然的土釉和绿釉为主。

微信图片_20250808155912.jpg

沅河镇十里村的窑火,自明洪武年间便未曾熄灭。曾经,这里的黑陶是黔楚百姓的 “生活必备”,坛罐钵壶里主要盛着柴米油盐。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样的泥土和烧制工艺,却在巧思中转化成了年轻人喜爱的茶具、摆件等文创产品。而让这份古老技艺真正接上时代地气,则是体验馆里的研学课堂。孩子们围坐陶轮旁赤手揉泥,任陶土在指尖开出想象的花,体验最纯真玩泥巴的快乐,而黑陶非遗技艺也在另一种方式中焕发新生。

微信图片_20250808155813.jpg

“泥巴摸起来非常软,黑陶做起来也很漂亮,感受到了当地的非遗魅力。”学生周雨菲赞叹这是研学中最好玩的项目。

微信图片_20250808155920.jpg

沅河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邱超表示,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亲手接触到陶艺的制作,下一步他们会开发一些新产品,如茶具和工艺品等,让更多的年轻小伙伴加入他们的队伍。

微信图片_20250808155917.jpg

窑火不熄,初心不改。六百年的沉淀里,是泥土与火焰的相守;新时代的浪潮中,是传统与创新的相拥。当老匠人教年轻人拉坯,当孩子们的笑声混着陶轮转动的声响,沅河黑陶这抹穿越时光的黑,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更远的未来。


审核:邱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梁孝亮

编辑:唐艺芬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