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怀化日报丨走下去,讴歌五溪大地的山乡巨变 ——怀化日报“新春走基层·回家乡看振兴”活动综述
2024-03-14 11:47:38 字号:

怀化日报丨走下去,讴歌五溪大地的山乡巨变 ——怀化日报“新春走基层·回家乡看振兴”活动综述

山乡.png

记者在中方县铜湾镇梅树村采访村民杨司再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敏 摄)

怀化日报特别报道组 肖军 苏明珠

新春,洪江市迎来了一场大雪。这天,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媛驱车前往静卧在雪峰山下的三里村。这里生出了清江湖秀丽的风景,也曾经绊住了村庄发展的步伐。

龙腾山河壮,乡村日月新。近几年,世代靠打鱼为生的渔民“洗脚上岸”,利用清江湖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休闲体验式的观光旅游产业,建立黄桃产业基地。小小的村庄,迎来了蝶变,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生活。

“留下的脚印越多,手中的笔才会越有分量,越有底气。”不是第一次到洪江市采访的杨博媛,这一次的经历却令她格外难忘,顶风冒雪两下三里村,期间因路滑摔伤了腿,仍不下“火线”,稿子写了两个版本。“每次打开采访素材,就仿佛是与那片土地又一次心贴心的对话。”

这是一场践行“四力”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场与时代变化的深情对话。

从今年2月4日开始,怀化日报社开设“新春走基层·回家乡看振兴”专栏以来,报社特别报道组的10名记者奔赴全市田野乡村,推出了10篇饱含真情的融媒体报道。

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振兴故事,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手记,一幅幅画面优美的照片,一段段内涵丰富的视频,被用心用情地拼接成五溪大地乡村振兴的徐徐画卷。

讲故事,用心记录用情呈现

走进村头,先听到热闹的鼓锣声……春节期间,记者罗艺瑶、吴涛来到辰溪县柿溪乡麻溪村。一打听才知道,今天村里有两对新人结婚。

徜徉在村里质朴的竹简路上,映入记者的眼帘是一面面绘制精美的文化墙,街角路旁偶遇的一个个创意微景观,更是赏心悦目。极具乡村气息的壁画旁,聚集了许多拍照的游客。焕然一新的变化,这个春节让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村庄很是热闹。

“咱村的‘光棍汉’娶媳妇不再难。”“自在麻溪”文创咖啡屋内,返乡过年的村民刘圣董正与村民“围炉煮茶”,他自豪地告诉罗艺瑶,过去“有女不嫁麻溪男”,现在是“有女想嫁麻溪男”!近两年就有8个“老光棍”喜结良缘。

刘圣董一边品茶,一边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说明了变化的缘由,即返乡创业青年刘逸自掏腰包50万元,带头改造村里的人居环境,把一个过去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了怀化有名的旅游“网红村”。

品茶听故事,感动在心头。于是,一篇带有泥土芬芳、真情涌动的报道跃然纸上。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罗艺瑶说,“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

“只有离得足够近,才能感知得足够美;只有怀着真心,才能收获真情。”在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杨博媛就写了3篇,最让她感动的是在中方县铜湾镇梅树村的党总支书记杨晓鹏。

怀着浓浓的乡愁,杨晓鹏与另外4名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返乡建立了紫珠产业,带动了全村300多人就业。当听到杨晓鹏等5人把紫珠基地无偿捐给村集体经济时,杨博媛有泪流下。

走基层有多艰辛,收获就有多珍贵。

这段动人故事的背后,是记者们深入基层、贴近大地,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用细心的耳朵去聆听、用赤诚的心灵去感受,让一个个怀化乡村振兴的故事富有感染力,更富有生命力。

基层的奋斗活力,需要近距离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见闻,如同一颗颗水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山河锦绣的光芒。

大年初五,记者黄莎走进了沅陵县筲箕湾镇溪坪村羊肚菌产业基地。“村里羊肚菌产业的发展,源于村里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张涛。”大棚旁,返乡过年的村民石绍龙谈起张涛给村里产业振兴带来的变化,眉飞色舞,一脸敬佩。

2021年,张涛从高薪企业辞职选择回乡创业,流转土地数千亩,探索形成羊肚菌全产业链,让乡亲们在产业链上增收,书写了一个“新农人”变“兴农人”逐梦乡野的故事。

心中有光,笔下有情。黄莎说,“奔走田间地头,来到村民身边,无不被从乡村迸发出的向上、向前、向善的力量深深感染着。把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让更多的人看到身边的感动,这就是我们走基层的意义所在。”

探变迁,聚焦基层挖掘精彩

380名外嫁女身着红旗袍,举着油纸伞,踩着红地毯缓缓走进村庄……大年初四,记者杨玉捷来到会同县团河镇官舟村,该村正在举办首届“回娘家·看振兴”活动,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外嫁女那种发自内心赞美家乡的变化溢于言表。”杨玉捷说,与她们深入交流中了解到,这几年,硬化路取代了泥土路,旱厕变成了冲水式的厕所,休闲广场、篮球场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官舟红提产业园红红火火。

此情此景,让杨玉捷文思泉涌,新闻标题在脑海中奔涌而出:“300外嫁女,相邀回娘家,齐夸家乡美如画。”

“外嫁女的欢声笑语透着幸福,露出自豪!”杨玉捷说,“作为记者,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和记录者,记录村庄的美,就是记录国土的丰饶;定格农民的笑,就是定格土地深处的自信。”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深的感悟在基层,成为每一名参与这组“新春走基层”记者的共识。

新春时节,记者李青青走进了拥有十里河滩景美的洪江市沅河镇沅城村,遇上一场侗家百家合拢宴,众多游客参与其中,感受独特的侗族文化习俗。

作为跑旅游线的记者,李青青对乡村旅游十分熟悉,如何写出新意?常年在外打拼村民的一席话给了她启示:“这次返乡感受最大的变化是旅游热度持续攀升,通过推进市场创新,沉浸式文旅体验受到游客青睐,百家合拢宴就是尝试。”

“越是小而微的变化,越能折射出社会的大发展。我们既要钻进去挖掘细节,也要跳出来拓宽视野。”李青青说,“创新”成为了报道的关键词。

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意。李青青用饱含深情的笔和镜头,创作了新闻特写《合拢宴上话变化》,记录下这个时代的芳华绽放和梦想生长。

看时代,捕捉脉动折射发展

“新春走基层,不光是徒步走,更多的是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走、去问、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故事讲好。”记者李金欣这样感叹。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李金欣客串了一名“打工者”,与芷江罗旧镇浮莲塘村村民去镇上的芷江产业园上班。从村民的微笑中,与她们的交谈中,证实了“好工作就在家门口”。

李金欣说,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壮大园区,为老百姓“造岗”,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和便利条件,吸引农民工“上岗”,为企业“稳岗”,有效地破解了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两难”的困境,当地抓就业抓到了点子上。记者找选题,就要去基层,发现更多时代风貌的选题,更好地讲述新时代、新成就。

基层是时代的末梢神经,也最能敏锐感知时代的崭新变化。来自田间地头、村庄农舍的时代脉动,都深藏着奋斗者的足迹,都蕴含着宝贵的“新闻富矿”。

怀着浓浓的乡愁和一腔热血,芷江土桥镇冷水铺村毛成钊等3名年轻人返乡办起了绅士全屋定制家具厂。3年时间,企业规模越做越大。谈起返乡办厂的初衷,毛成钊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补秀梅说,“以前向往和追求外面的世界,现在才发现更广阔的是家乡天地,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我从这次采访中感受到,一位普通的返乡创业者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之中的自豪感。”补秀梅说,这是作为记者的幸福。

浅水者得鱼虾,涉深者缚蛟龙。

春节临近,怀化农村老人生活过得怎么样?农历小年,杨博媛和记者田敏来到辰溪县火马冲镇大桥村“幸福小院”。这个由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建立的“幸福小院”,专门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集中吃饭、休闲和娱乐,让老年人享受晚年快乐时光。

“幸福小院幸福景。”村支书告诉她,农村养老的根本支撑是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优质水果等特色产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6万元,为“幸福小院”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保障。“有了幸福小院,儿行千里不担忧。”在广州发展的村民刘毅对母亲的深情表达,让杨博媛找到了“新闻眼”。

“好的新闻线索不会摆在明面后,走基层就是去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层逻辑。”杨博媛说,“走基层只要走得实,挖得深,这新闻不就出来了嘛。”

一路走,一路感动;一路写,一路收获。

记者们践行“俯下身、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的要求,收获了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也在走基层中获得了锻炼和成长,收获了更真切的体会,更真实的感动——“再苦再难,也要到一线去!”

一次难得的锤炼,一段难忘的记忆,背后是对我国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走最难走的路,见平时最难见的景,写村民交心交流交朋友,用心用情采撷丰富的第一手素材。站在乡村振兴实践的最前沿,感受“旧貌换新颜”的酣畅与快意,让五溪大地升腾的生机勃发跳动于字里行间。

田敏感言:“走基层,就是要离群众更近些。因为他们的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背后,就蕴藏着生活日新月异、时代奔腾向前的幸福密码;记者要做的,就是把它解锁出来。”

“行走在田间地头,听北风呼啸,看溪水荡漾,体会到冬去春来、四季轮回的春节意蕴,更真实地触摸时代的脉搏、体会群众的心情。既然选择用脚步去丈量大地的宽广,那就采撷泥土的芬芳,去收获泥土的厚重。既然矢志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群众心坎上,那就去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吴涛如是说。

来自基层、带着真情的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湖南等多家新媒体转摘的同时,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读者赵亮这样评价:“字里行间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闻得见汗水的味道,展示了五溪大地乡村振兴春之画卷。这样的新闻老百姓爱看,这样的记者值得尊敬!”

新闻不老,记者永远在路上。

来源:怀化日报

编辑:蒋良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