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文章《福地怀化》,让我的心无法平静,文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朴实”就是文章最贴心的表达。读完这篇文章,果然像期待的那样有画面感、接地气。
我工作在雪峰山麓一个景色优美的小镇——安江镇。正如文中所说“千里沅江,从贵州大山奔腾而来,在五溪大地千回百转,冲积成一片片沃野田畴。安江盆地,就是滔滔沅水与巍巍雪峰相冲相撞、相汇相融而成的一方丰饶狭长地带,成就了世所罕见的‘物种变异天堂’。”宁静悠然的小镇,留住了年轻的袁隆平的脚步,一粒种子,从怀化走向世界,也改变了世界。
是种子,必然起于尘土,自然期待发芽,追求开花结果。循着袁隆平院士的奋斗足迹,我走进了袁隆平院士梦想开始的地方——安江农校。走进校园,我惊讶地发现,校园依然保持着过去几十年前的模样,袁隆平生活、工作了多年的旧居、老校舍、科研楼、实验室、试验田、师生宿舍、篮球场、游泳池……一切都维持着数十年前的原貌,静静地将这位科学家当时的清贫、艰辛与奋斗的激情展示给来访者,完整展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校园建筑风貌。尽管没了往日的喧闹,却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此到访寻根。袁隆平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巨幅标语墙,以及“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牌,格外引人瞩目。安江农校这片土地,留下了杂交水稻最初的发现、灵感和汗水,见证了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奋斗足迹。
选定了方向,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用一生的努力和坚守来诠释对事业的无限热爱,这就是袁隆平。从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从住院前夕田间劳作,再到躺在病床上关心天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杂交水稻”事业。从他的一生奋斗中,让我明白了年轻干部要学到永葆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始终保持昂扬斗志,遇到困难不绕道、遇到问题不畏难,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矢志不渝,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结。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在老校门外左边,有30多亩试验田,目光所及,一片片金黄的水稻映入眼帘。田垄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几个字格外醒目。如今,这片中国杂交水稻的发祥地,已被正式定名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恢宏的教学楼,已经辟为“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凡与培育杂交水稻有关的物质的、非物质的遗存,都已经成为珍贵的国家记忆。看着陈列室里一幅幅历史图片、一张张文献资料,我不禁感叹:正是由于这种理想信念支撑,他才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当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我们年轻干部要立志做大事,做有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急难愁盼之事,从大处着眼、在小处入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坚定的人生路,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每一粒种子的成长,都承载着时代的力量。年轻的我将不断用“种子精神”书写逐梦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循着袁隆平的奋斗足迹,在山水隽秀中领略如诗如画的“怀景”,在田园牧歌中寻觅别梦依稀的“怀乡”,在烟火升腾中邂逅本然纯真的“怀味”。
审核:邱 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市委组织部
作者:易港(通讯员)
编辑:刘斯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