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怀化日报丨在泥与火中雕刻时光 ——龙氏黑陶第29代传人邱超的故事
2023-03-30 17:10:03 字号:

怀化日报丨在泥与火中雕刻时光 ——龙氏黑陶第29代传人邱超的故事

黑陶.png

邱超正在给陶罐修胚

据记载,黑陶,史前时代便已产生,早于距今7800多年前的白陶。而沅河镇十里龙氏黑陶也已经历了29代传人,有600多年的历史。

曾经,十里窑黑陶风靡黔楚,享誉当时。如今,村落随处可见的黑陶,以及几处“派头”不小的窑场遗址,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黑陶那些年的鼎盛。

90后的邱超,系洪江市沅河镇十里龙氏黑陶第29代传承人。

她,因外公龙国良的一句“黑陶手艺没有继承人,我死不瞑目”,便放弃对大城市的追求,毅然回到家乡继承手艺。

玩泥巴,邱超玩出了“新名堂”。

一句承诺——

打破“传儿不传女”的传统

我叫邱超,1990年出生于洪江市沅河镇十里村。我们全村80%为侗族,所以我们这里也叫十里侗寨。

黑陶是传统的手工艺,含铁量高,制作生活器皿有储藏、保鲜等功能;釉彩就地取材,仅用木柴灰掺入黄泥调配,无有害化学成分,健康环保。在我外公那个年代,做的都是黑陶的日用器皿,工艺流程复杂不说,关键成品率极低。

过去,黑陶文化传承一直是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黑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陶艺日用品都被一些不锈钢产品以及玻璃制品所代替了。我的舅舅们虽然学到了手艺,但因生意不好,后来都改行了。

我外公是个“陶痴”,很多时候,半夜,他躺在床上,突然有了那么一点灵感,他就立马起床创作。

“90后”的大学生,毕业都热衷于大城市就业,我也不例外。

一次放假回家,我去看望外公,当时他正在窑厂给烧制好的陶罐上釉。我拿起一件成品说:“外公的手艺就是好,这里的每一件都好看。”

外公抬起头笑着望着我:“就你嘴甜,可惜咯,这么好的手艺后继无人,将来我怕是死了也合不上眼。”

我感受到了外公话语中的失落。

“我愿意学,大学毕业后就回来。”为了让外公开心,我向他承诺等大学毕业就回来跟他学手艺,复兴龙氏黑陶。

一项创新——

“新中式”的美学理念融入黑陶创作

大学毕业后,我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果决地回到十里村的家中,扎进堆满黑陶的工作室。

我从小到大都是在泥土味和制陶的拍打声中度过的,后来从玩泥巴到正式学习,都是外公对我悉心教导。仅学习制作传统器型就学了好多年,也在晒土、筛土和泥、制坯等等繁复的过程和时间里逐渐领悟到黑陶艺术的魅力。

正儿八经学习后,我在洪江市黔城老街开了一家陶艺工作室,取名为“十里窑侗黑陶工作室”。

同年,我在十里村外公老宅也创办了一家工作室,取名为“龙国良侗族黑陶工作室”,还修建了一座小的窑口。工作室设有十里窑侗族黑陶文化陈列馆、文化研究所和手工坊。

黔城地处山区,除了一些周边的游客过来,外地的游客并不多见,导致很多人对黑陶文化外不了解,有少数人是通过新闻报道知道黑陶,甚至还有些人闻所未闻,这也是发展黑陶艺术的一个”瓶颈“。

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也曾陷入困惑:在大家的印象中,黑陶一直以黑釉为代表色,但我认为,很多器型并不适合上黑釉,就像一种颜色的衣服不适宜所有人。黑釉保留下来,合不合适?不保留,换成其他釉色,会不会又有人说,这不是黑陶?

是遵循还是打破?为了找到答案,我在网上翻阅资料,结果发现,博物馆里的陶片有黑色釉的,也有草木灰釉的。这说明,黑陶并非一开始就是以黑釉为主,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釉色产生了“衍变”。

那时我就想,前人们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都在不断创新,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变呢?

我认为,所谓传承,不光是要传承非遗的技艺,更是要传承先辈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于是,我大胆启用其他釉色,在传统黑釉的基础改进出了黄釉,并以“新中式”的美学理念融入黑陶创作。博采众长,逐渐摸索出了区别于传统的创作风格。

外公的作品,喜欢从本土民间传说和民族特色中获取灵感,作品风格较抽象夸张,带着一丝“返璞归真”的童趣。我的作品,则颜色明亮、线条简洁,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审美。

一次尝试——

直播带货让黑陶热销

接手黑陶后,我想打破只生产黑陶日用品的观念,慢慢地往艺术品或茶具市场、研学市场靠拢。

为了黑陶在我手里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2017年3月我前往景德镇陶瓷大学深造,同年获得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优秀学员称号并获得了毕业证书。

我的代表作“一片冰心在玉壶”作品放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展览馆所展览。这个作品,整个形状是一个壶字,细看作品,可以看出其是由“一片冰心在玉壶”7个字组成。这个作品,把伟大诗人王昌龄所写的著名诗句”洛阳故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巧妙融入其中,作品一经展出就广受好评。

随着技艺的不断精湛和设计的不断创新,我做的黑陶被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与此同时,我却觉得很累,感觉到自己在陶艺上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销售上却还是没怎么见效,于是,我决心要做出改变。

我决定尝试上线淘宝店,那是我第一次学着给作品拍照,学着编辑图片。很多产品在淘宝店里躺了一年,只卖出了1个,但我并没有因此气馁,努力走出舒适圈,去学习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宣传和经营黑陶。

去年,我接触到了直播,主要受众是古玩爱好者。每次出窑,我都会进行直播,待这一窑成品售完,我就继续进窑烧制新一批作品。直播是不定期的,最好的时候,一两天能卖出几十件。

销量是越来越好了,我意识到,网络平台的背后是浩大的受众市场。黑陶的线下销售成本高,又受地域和交通的影响,但是如果借助线上平台,黑陶面对的就是无数线上用户。我认为,非遗传承也应该从艺术的高架子上走下来,紧跟时代发展,合理通过网络销售做出成绩。

如今,非遗传承中因为热爱而坚持的人很少,大部分都需要看到传承人的成功。因此,我只有一个念头,下一步,做好研学,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认识我们当地的黑陶文化,将来才会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去传承和发展。

记者手记:

邱超的身上,既有年轻人对自己钟爱事业的锐意进取,也有手艺人对古老工艺的匠心坚守。她温润敦厚且朴实真诚,一如手中做出的黑陶。

2018年正月,邱超的外公不幸与世长辞,黑陶传承的重任便落在了她一人的肩头。“外公临走前,拉着我的手说,‘如今,黑陶有了接班人,我此生没有了遗憾’。”她说。

来源:怀化日报

编辑:蒋良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