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怀化日报丨以“闯创干”精神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洪江市太平乡以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纪实
2022-11-14 10:09:34 字号:

怀化日报丨以“闯创干”精神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洪江市太平乡以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纪实

太平乡.png

春回大地热潮涌,处处皆闻奋蹄声。太平乡,这座位于洪江市中部,坐落于雪峰山脚、沅水西岸的乡镇,秉持“乡村要振兴,组织必振兴”的信念,高度重视“堡垒”班子建设,班子及班子成员在2021年度政治建设考核中评A率达100%,换届以来,2021年度班子考核评价、洪江市综合绩效考核皆为优秀,以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人居环境整治提效,点亮乡村“高颜值”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十年来,太平乡始终以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核心,努力探索让乡村有“里”有“面”、增“绿”保“洁”的新路子。

做好环境整治的“减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村级公益性岗位力量,引导各村干部、村民开展垃圾集中清理整治,清理垃圾、乱堆乱放135处,清除道路两旁杂草25公里,清淤沟渠23条,多次打捞清理集镇河道上的漂浮物及两岸白色垃圾,实现集镇公共区域、大路小道、村头田间干净整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空心房”问题,精确摸底、全面拆除,结合“五个到户”“微网格”等工作走村入户、大力宣传,拆除危房86处;对辖区内所有违规商业广告、“牛皮癣”全面清理;针对集镇通信电缆乱接乱拉问题,采取“多网合一”方式重新布局,对道路上的悬空线缆、废旧线箱和杆线应改尽改、应拆尽拆。如今,蜘蛛网般黑压压的线缆不复存在,蔚蓝色天空再次成为亮眼的风景线,太平乡集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太平乡在做“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以“治乱象”做实“造风景”。临近傍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太平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化广场便成为集镇的另一“亮点”,许多居民聚在一起聊天、健身,小孩们跳跳绳、打篮球,互相追逐嬉戏,洒下一串串欢声笑语。“要搬过来的时候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但没想到条件这么好,晚饭后可以过来打球、聊天,沿着河边步道散步,欣赏风景,附近停车场、爱心超市一应俱全,住得很舒服。”前来散步的居民舒冬梅说。修建移民安置广场,是太平乡人居环境整治做“加法”的重要尝试之一。此前,全乡的广场、绿地等公共活动场地相对稀缺,为满足村民们休闲养老、文化涵育、强身健体的需求,辖区8个行政村全部搭建百姓大舞台,将存量土地和拆违土地用于补充健身器材、绿化种植、文化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民生做好“加法”。

同时,还推出一系列“加法”新举措:对乡域43公里主要道路完成大修改造,建设太平集镇社会临时停车场,栽种红枳木2660余棵,搭建竹篱笆3200余米,建设“微改造”40余处,为乡村再添生机活力。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建设,太平乡实现村收集、压缩站处理、乡转运,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月清运量达110余吨,年清运量1500余吨。同时,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完成235户农村改厕任务,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

与此同时,注重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以群众自治、德治教化为抓手,凝聚乡村治理合力。全乡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爱乡会”,并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号召在外工作的乡贤、成功人士、党员为改善人居环境捐工捐资,筹得爱心捐款共40余万元。同时,全乡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评比和“打擂台”活动,引导各村之间比一比、赛一赛,发现亮点、找准不足,互相学习进步,并利用村村响、便民服务微信群、横幅、流动宣传车、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群众“自己的家乡自己爱”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全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构建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社会治理机制。

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富民强村基础

“自己家里的事情都没操什么心,全在为村里的事情操心”。太平乡太平社区的支部书记蒋文春一心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他嘴上“抱怨”,可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意。今年9月底,太平社区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万元,圆满完成年度“消薄”任务。

太平乡村集体经济普遍不强,个别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仅千元。近年来,太平乡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强力推进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工作,因村制宜制定“一村一策”集体经济增收方案,通过以工代赈、土地流转、发展文旅产业、开办小型加工厂等多措并举,力促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截至9月底,辖区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2个村超过10万元,消薄率达100%,全面超前完成年度“消薄”任务。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福兴村通过发挥高山村资源优势,打造3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2022年总产量近5000公斤,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渠道销售鲜果,同时精制酿造福兴猕猴桃酒,让小小猕猴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黄金果”,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近20万元;同时与油茶办合作流转土地发展油茶产业,目前100余亩油茶苗已全部栽种完成。

过去,太平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村干部内生动力不强。乡党委千方百计为该村配齐配强班子,帮助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该村充分依托沅水流域资源特色打造农文旅产业,村集体经济一举跃升至年入5万。“云水悠悠”特色民宿项目包括了休闲农庄与养生馆,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融入太平人文特色,涵盖餐饮民宿、农耕采摘、垂钓娱乐、旅游康养,打造村集体经济与特色文旅结合的亮点,帮助太平村一改“吊车尾”局面,成功甩掉“软弱村”的帽子,朝着“产业强村”的目标蹄疾步稳、不断迈进。

磨回村的黑斑蛙养殖入股每年将带来1万元的分红;2023年,太平村集体园艺场的120亩冰糖柚便可创收,还有磨回村的黄精、黎溪村的枳壳、补顺村的黄金贡柚……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各村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着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的路径,干劲十足,勇于创新。

交通状况大改观,守护群众“生命线”

太平乡位于洪江市中心,S335省道穿境而过,境内村道约20公里,道路弯急路窄,常年被雨水冲刷、年久失修,道路交通状况不太好,群众反映强烈。为改变这种状况,太平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持续改善辖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全乡道路实现翻新维修,铺就民生“幸福路”,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防线。

针对贯穿辖区的S335省道交通状况差的问题,太平乡积极争取交通部门的支持,对该路段进行多次维修,一改从前坑洼较多的路况,并在相关区域安装安全护栏,织密交通安全“防护网”。对村主干道加装安全护栏11.5公里,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群众出行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大幅提升。

“你们集镇的路全部都铺上沥青了哟!”每一个来到太平集镇的人,都惊叹于集镇道路的变化。从原来扬尘多、噪声大的水泥路面,到现在平整宽阔的柏油路面,从以前停车位规划不规范,部分摩托车停放“见缝插针”、难以管理,到现在大货车、公交车位、小车、摩托车“各得其所”,这些可喜的变化都得益于一个个民生项目的高质量实施。近年来,太平乡实现集镇内部全线道路“白改黑”,并重新划出停车位134个,开辟1600平方米的社会停车场,切实解决了群众“停车难”的问题。如今的太平集镇面貌大为改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为解决太平集镇至安江镇道路长期破损的问题,太平乡争取资金300万元,累计完成近6公里的道路中修,其中补顺村境内2.8公里道路还铺设了柏油路。对以销售柑橘为生的村民们来说,一条平坦的道路再重要不过,“现在开车又稳又快,不像之前不仅人坐得屁股不舒服,还总怕把车上装的货给碰坏了!”家住在马路边的补顺村村民舒宇飞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太平乡积极创新,大胆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委托执法工作。通过成立交通委托执法大队,强力推动“两站两员”实体化运行,筑起以乡交管站为核心,8个行政村劝导站全覆盖的出行安全网,并针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重点地区,通过安装监控、违停抓拍、设立道闸等手段加强执法;针对农村群众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将新闻链接转发至便民服务微信群,强化警示震慑,防止“上热下冷”。今年工作开展以来,太平乡委托执法共查处交通违法292起,交通劝导600余次,“农交安”App签到率、交通劝导率等各项工作指标均为100%,长期保持洪江市第一,交通事故发生率、投诉率皆为零。岳阳、常德、永州等地纷纷来乡交流工作,该项工作计划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碧波漾漾、悠悠北上的沅水见证着太平乡日新月异的岁月改变。走进如今的太平乡,但见天蓝水绿花正盛,耳闻欢声笑语精神佳,一幅人和景明的秀美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展。


来源:怀化日报

编辑:蒋良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