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夏,因工作安排我打上背包,带上行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我的扶贫点——黔城镇土溪岩坳村。
依然是熟悉的味道;田间的泥土芬香,山林的鸟语花香,蜿蜒的羊肠小道,潺潺的小溪……乡村的景色令人心醉。我虽然来自农村,但是对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我,内心还是茫然彷徨,扶贫任重道远………
岩坳村有88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205人,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种植稻谷,辣椒,中药材及经营一些竹木来维持生计。老百姓的日子离小康还有点距离,村集体经济自然也是一一穷二白,好在中央的精准扶贫号角已在此吹响。
“胡书记欢。迎你来扶贫,我们村虽然不富裕,但是老百姓还算淳朴,工作好开展。”在村支书邓璐寒暄声中,我的扶贫之路开始了,我的扶贫故事也就来了……
精准扶贫接对帮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每位干部接对帮扶一到五户贫困户,把贫困户当亲人为他们脱贫致富出点子,找路子。作为扶贫第一书记我当仁不让联系了五户贫困户,我的扶贫故事要从我的联系户周某开始说起……
周某五十多岁,脚有残疾,爱人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两个儿子外出务工,上有一个八十多岁的母亲,老人家上了年纪疾病缠身,还有智障。
一天,我正在村整理扶贫资料,突然电话响了,一看是周某的电话,“胡书记我家房屋屋梁都朽坏了,现在国家扶贫有政策,我家房屋也要求搞危房改造,你是扶贫第一书记,这对你不是难事吧”。放下电话,心里想周某的房屋有些损坏,但是整体房屋结构尚好,还不符合国家危房改造的标准,怎么办,直接跟他说,他心里肯定不接受。
第二天,我带上负责危改的驻村干部及村支书来到了周某家,对周某要求危房改造给予政策解释,并对朽坏了的房梁拍照,然后上报镇危改办。几天后,镇危改办通知周某的房屋不符合危房改造标准,并向周某进行政策说明。
周某后再次来电话,“胡书记,我家房屋坏了,你们没有给我搞危房改造,上面政策那么好,到你们这政策就变了,你们扶的什么贫,下次不要上门了,不要耽误我阳春。”话一说完,他就把电话挂了。接完电话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周某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想通过国家扶贫政策打打擦边球。有时我也会想,反正花得又不是我兜里钱,给他帮忙重新申报算了,但面对扶贫政策,面对组织派我来扶贫的信任,中央的扶贫精神就是要精准,像他这样不符合条件怎么能糊弄过去呢?亲情是亲情,但是国家政策大于天啊!
不让我上门我偏要多上门,于是乎往周某家串门比走亲戚还勤了,在田地间插秧,在菜地里收油菜籽,在山林间收核桃、播种收获都有我的身影……周某的老母亲患有多种疾病,每年都要住院,我通过民政救助途径为其申请了临时困难救助三千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某改变了过来扶贫政策理解和对我个人看法,专门到我办公室拉着我的手说――你只是我的帮扶责任人,但是你对我胜似亲人啊,胡书记,我自己是木工,房屋的梁我已经修好了,我再也不向你提危房改造的事了…….
这个就是我的扶贫小故事,它只是我扶贫生涯的点点滴滴,但是在我生命里留下美好的回忆。我相信我们的扶贫干部故事万万千,我相信我们扶贫干部只要把贫困户当亲人真扶贫,扶真贫,我们的扶贫之路就会变的更加坦荡……
来源:信访局驻桐坪新村扶贫工作队
作者:胡建平
编辑:肖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