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湘西洪江市一个建制镇,中国地图上的一个小黑点,然而这里真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带领他的助手在这里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成功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1998年仲秋,笔者意外发现,原来安江是一块天然风水宝地、世界罕见的生物物种遗传变异活跃区,堪称“物种天堂”,它会使人变得聪明,禾稻变得高产,水果独具奇香……
安江,何许地也
从地理上考察,安江是云贵高原东部一块难得的峡谷盆地,湖南四水之一的沅水径流而过;东面为雪峰山主脉地带,山岑绵亘,层峦叠嶂,罗翁八面山苏宝顶海拔1934.34米为湖南第一高峰;西面为雪峰山支脉凉山所夹,其主峰“勾岩”山海拔1058米,而安江海拔仅156米。由于东西两侧雄峰在南北两端交汇犬牙交错,这里成了一个天然“井底”,被历代一些民间地理学家视为风水宝地。在距此70公理的东部溆浦县龙潭镇一候氏族谱中,载有这样的评棕:“四面龙狮舞,澄江不外流,若能居此地,五代可登基。”湘中宝庆一带流传“湘西有方天子地,妙在东方有杆旗”,指的也是安江。还有一个更玄乎而美丽的传说:湖南武术之乡新化县有一彭氏“地仙”,遍采湘西名山,涉足安江时,发现安江“三岩湾”有一回水深潭,宽约百丈,黑不见底,认为是雪峰山灵气聚集于此所致;其母死后,他将一褒有骨灰的包袱乘子夜良辰水葬于此,碰巧有一鱼翁睡在不远处的船上起来小解,看得明明白白。第二天鱼翁赤身钻进水中寻找,发现了那个包袱,但已有部分骨灰散落生根潭底。若干年后,“地仙”的子孙中便出了个威振八方的人物,据说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功臣——彭德怀元帅。
史料记载,安江已有两千多年文明历史。春秋战国时,位居王侯,珠履三千,运辩于七雄之间的著名四公子之一楚春申君黄歇,即诞生于此。五代时,为外地一旺族舒氏所踞,置硖洲,谓之硖洲新城。宋熙宁中,章享平硖洲,改置安江砦,因取沅水平澜无波得名,内含“民安江靖”之意。此后一百年间,这里诞生过章笔庆,杨尚隆等三位“誉园桑梓,声振朝廷”的府官和路官(“路”高于府,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宋、元、明、清为少数民族兼并掠夺,安江遂变为调兵遣将的镇抚中心。1649年,李闯王屯军罗翁,安江是其挥戈跃马、与清军对垒鏖战处。1949年11月,原黔阳县(1997年更名洪江市)人民政府设县治于此,1953—1975年,原黔阳行政公署也设在此地,使安江一度成为湘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安江城区面积4.3平方公里,城市居民5.6万人。
作者查明,神奇的物种变异活跃区,恰以安江镇为中心,顺沅水南北走向呈长三角形,东至大崇,西至龙田,南至深渡花洋溪,北至茅渡溶溪口,南北长18.5公里,东西最宽处7.8公里,用地图分快测算面积68.7平方公里,区内海拔158-280米,成土母质为沉积性紫色砂砾岩和板页岩。小气候特征明显。众多生物变异多发生于区域内的河谷地和山涧凹地。
发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安江历代物产丰盈,珍品迭出,香米、香柚等曾为朝廷贡品。随着科学进步,自六十年代起,安江重大动植物育种成果一个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
1964年,安江农校肖隆寿老师选育出久负盛名的“安江大红甜橙”1号和14号优良品系;
1968年,袁隆平老师发现和培育出“C系统”水稻不育材料,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进入实质阶段;
1970年,柑桔育种专家肖训育选育成功世界上最甜的甜橙品种——黔阳冰糖橙;
1982年,安江农校肖杰华老师发现并培育成棉花系列不育材料,为三系、两系杂交棉配套奠定了基础;
1984年畜牧局高级畜牧师宋家宽等选育成功著名的“雪峰乌骨鸡”填补了国内白色扁毛乌骨鸡的空白;
1987年安江农校邓华凤老师发现水稻光敏核不育材料,为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1994年,安江农校黄渊基老师选育成功著名的“金秋梨”品种,从而结束了南方梨“质优不耐贮,耐贮质不优”的历史;
今年2月,科技局选育的“黔阳无核碰柑”,通过品种审定,被认定为世界首列雄性和子囊双不育碰柑品种……
真是数不胜数!近30年,在安江这一弹丸之地,仅水稻、柑桔、棉花、鸡类等少数几种动植物中,科技工作者发现、启用优良变异材料达168个,获得重大育种成果31项,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安江物种变异活跃区的发现,是一种必然。其实事后了解,湖南育种界的许多专家,特别是在安江工作的同志,脑子里都曾闪现过这样火花:为什么安江会有这么多物种变异产生?只是没有深研下去,捅破这层薄纸。
1998年10月12日,作者因病请假在家里闷睡了一天,是夜梦中,被一白发老人领至瑶池仙境,但见阳光明媚,水波不兴,水边有一山坡,坡上有一架耀眼的葡萄,待要采摘,葡萄变成了梨子,旋而又变成了南瓜。第二天,单位(科技局)开会研究办实体的事,要作者整理一份“黔阳无核碰柑”选育成果简介对外宣传。碰柑原产南方沿海,后南方诸省多有种植,但普遍有籽,1992年,区域内一农民,从外地弄得几根普通枝条高接在自家的橙类树上,次年结果竟有两芽苞出现惊人变异:果大,无籽,含糖量居全国碰柑之冠。作者在整理材料时,梦中“葡萄变南瓜”的镜头触动了作者的灵感,就这样,一个在人们眼皮底下隐伏了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了。
作者找到安江农校、原黔阳县农业局、畜牧局有关同志及农民共78人进行座谈,有94%的同志完全认同“安江是物种变异活跃区”的观点。
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柑桔育种专家肖育训:“我确信无疑。我到安江工作34年,在柑桔上发现了32个性状特殊的变异材料,其中花叶橙、金花早熟甜橙等填补国内空白,异花橙在国际上未见过报道,选育出现已大面积推广的冰糖橙、6482脐橙、7379红橙等四个新品种。要知道,我们寻找变异材料,带有很强的经济要求,如果不讲经济要求进行一次变异普查,估计安江柑桔变异株率可达百分之几。”
安江农校高级讲师曾新民(从事科研):“这个事你不信也得信。目前,凡是南方主要农作物和我们学校有人研究的作物,几乎都在安江境内及附近找到优良变异材料,不管是水稻、棉花,还是果树。”
古溪村农民杨松青:“我家禾坪边有株‘金蜜柚’,最近四年一年一变化:第一年东南角有手指粗一根枝条经常‘冒汗’,有时正中午也有露水;第二年枝条‘冒汗’现象减轻,经四个果子表现无籽;第三年无籽枝条扩大到树冠的三分之一,结无籽果26个;今年整株树的果实都表现无籽(‘金蜜柚’八十年代发现于该区域的黎溪村,其生物学特性介于橙类和柚类之间;橙和柚是芸香科两个不同种的植物,‘金蜜柚’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密团)。”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农艺师朱晓虹介绍了这样一个怪现象:区域最南端的深渡乡花洋溪有一丘“神田”,约半亩,清雍正年间,田间自发长出一种稻子,高杆,米籽上有浅沟,煮饭奇香。但此稻只能种此田,换田则不香。“文革”期间,有人破“四旧”把它给全毁了,过了三年“神田”又长出同样的香稻来,沿种至今。1989年他和湖南农学院葛旦之教授实地考察,发现“神田”内有一泉眼,长年冒水,稻子越靠近泉眼的越香。他们取其土壤进行过化学分析,由于长条限制,找不出原因。无独有偶,1992年,有人在区域最北端的茅渡乡溶溪口也发现一股铜钱大的泉水,人喝了特长精神,且能治好些疑难杂症,原黔阳县科协主席杨本武亲自作过调查验证,还捐款100元用于修整泉井。
动物方面的遗传变异似乎缺乏足够的证据,细想,猪、牛、猫、狗、兔等及人类,繁育周期长,个体流动性大,生活习性家庭化,受环境影响不大,农家自繁自养的鸡相对繁殖快、习性野,是家养动物中可供应证的有效选择。果不其然,继“雪峰乌骨鸡”之后,湖南省畜牧研究所又正在这里选育一种黑毛、黑肉、黑内脏的全黑珍贵鸡种。畜牧师易爱顺说,在农民养殖的鸡群中见到过多爪鸡、顶子鸡、裤腿鸡(毛生至脚爪)、蛋黄特大特小鸡等奇异个体。作者走访了一养鸡专业户,在他目前喂养的235只鸡中(种蛋都来自该区域),发现裤脚鸡4只、多爪鸡11只、顶子鸡(头顶有撮突出的毛)3只、长尾鸡1只、花冠鸡(鸡冠盘状,形如盛开的牡丹)1只。今年农历七月半,鸡主把一只同样的“花冠”公鸡拿到洪江去卖,购者涌跃,结果卖了比普通鸡高出一半的好价钱。
调查得知,在野生动物中,人们发现过形态奇异的鼠类、蛇类和蛙类。1982年春夏之交,区域内的沙湾乡一农家老屋入夜有怪异的叫声,户主周爱华持手电壮胆寻找,在一墙脚土洞内发现一只红背短脚的蛙类物,其后一段时间在附近又找到两只。可惜这一蛙类变种被视为不详之物,葬身于粪坑。
谜底,众说纷纭
安江发现“物种变异活动区”的消息传开后,在当地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众多生物频频变异,是巧合?是天然?是物理原因?还是气候方面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一种说法认为:生物本来多变异,安江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只是安江农校和原黔阳县有一批热心的育种工作者,他们善于发现。这一观点显然不能成立,国内国际有那么多农林牧科研院所,为什么在他们的周围没有发现如此众多的生物变异;原黔阳县有2100平方公里土地,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生物变异都集中在这一只有60多平方公里的小区域内。
柑桔育种专家肖育训就柑桔的变异认为,特殊的温度条件是一个主要原因:安江四面高山,一般保持相对恒温,有时虽有严寒但很快回升,短时间的温差剌激,使植物幼嫩的生长点出现基因突变。理由是由他选育的“7379”1号和2号两个橙类品系,都是在1973年栽植、1977年元月底大冰冻冻坏后的回蔸树中选出来的。
安江农校高级讲师张利新的观点是:“安江是一块盆地,强烈的淋溶作用使两面高山的某些有利于生物的稀有元素或特殊物质相对集中,从而导致生物变异。”
高级农艺师赵道铭的看法有些不同:他认为安江生物变异与地壤成分肯定有关系,但不一定是淋溶作用的结果;另外,可能还与某种射线和地磁场有关。
作者认为,安江物种变异活跃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四点:
其一,安江是典型的山区河谷地,小气候无大风大旱,少严寒(有时虽有严寒但相对周边能很快温度回升),温、光、水、气适宜各类生物繁衍进化。
其二,安江至沙湾的中心地域,保留着三纪沉积紫色砂砾岩海洋地质,而河谷两边为四纪红壤和板页岩地质,这是沧海桑田的变化(火星爆发或行星撞击地球)使四纪尘埃将三纪地貌复盖所形成。可能是三纪与四纪地质重叠交替,使地下湮埋有某些能促使生物遗传变异的特殊物质。深渡“神田”的泉水和茅渡能治病的泉水都是从岩山下面“断层”地质中冒出来的,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其三,由于安江形如井底,往往两面高山雾雨蒙蒙,安江烈日当空,而安江烟雾迷茫的时候,两面高山却是阳光灿烂。在这明暗交替之间,加上两面山坡的聚焦作用,使这里的宇宙射线强度倍增,导致生物遗传突变。
其四,安江地处峡俗,按万有引力定律推论,在这样的空间物体垂直向下有一个强大的地球引力,而四周还会受到由两面大山产生的一个微弱的水平拉力(尽管两边横向的拉力相对垂直向下引力是微乎其微的,但它还是客观存在)。这样会使生物遗传基因物质的分子结构,在这一特定宽松的环境中(类似太空微重力环境)更容易产生维妙的变化。现在发现世界上许多神秘的大峡谷,如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都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如 何 开 发
专家们肯定,安江“物种变异活跃区”的发现,具有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开发价值。作者认为,至少可在如下四个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贡献。
第一,可以进一步探索生物进化演变的机理和规律。如高级农艺师肖育训从该区域发现的一些柑桔变异材料得到启发,就得出一条结论,同一物种在不同的地区性状变异具有“趋同性”。1973年他在硖州下坪村发现“花叶橙”(仅半株树变异),叶片黄绿颜色交错,果子形如南瓜,有纵向规则凸起条块;查资料,古巴国早在1938年也发现形态一模一样的“花叶橙”。又如250年前西班牙传教士将中国辰州的“广柑”(即现在怀化地区的普通甜橙)引至西班牙,后传到巴西,再传到美国,在华盛顿出现变异产生世界上第一个脐橙变种——华盛顿脐橙。而肖育训先生1974年在沙湾溪口村甜橙变异株中发现“大萼脐橙”,其植株、果实形态与华盛顿脐橙基本一个样子。
第二,可望揭开中国几千年迷信风水学的神秘面纱。民间一些“风水先生”看坟地、选屋场,要考虑山势的来龙去脉,以及风向、日照、视野等因素,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人长期居住或几代人居住在某一特定环境,因环境诱导会不会使人变得聪明、健康、长寿、多生育。至于人死后埋在地下,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辐射物质、地磁场等)使尸体长期不腐败,体内尚存的某种有机物质结构仍能产生微弱的生物电流或电波;而这种电流、电波被大山的某种能量激化、放大,象无线电波一样广播于空中,与其活着的子孙身上相类似的遗传物质结构产生共振(如收音机、电视机的原理),使人聪明而富有灵感。
第三,为动植物品种选育找到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基因宝库和理想场所。现代科学育种,有人将少量生命材料载入卫星、航天器,使之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接受更多的宇宙辐射,以期获得更多的性状变异。让科技工作者在安江进行生物繁殖、观察、试验、选择,方便得多,也合算得多。
第四,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疗养开辟了一孔洞天。安江集自然景观、人文和科学探秘于一休,现在的交通也很方便,实在是一块难得的旅游、休闲圣地。
但专家们指出,在谜底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目前不宜急于盲目开发,特别是不要大兴土木,毁坏资源。现阶段的主任务是保护好资源,召集国内有关权威部门、权威人士作全方位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制订出长远的科学开发规划。鉴于意大利古庞贝城(公元79年火山爆发时将全城湮没)的开发经验,估计这一神奇区域要全面开发出来,至少需要30年。
来源:
作者:阳国胜
编辑:肖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