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旁的一户临街人家有一个儿子叫三儿,现在已经20多了,为了这个儿子老两口可是煞费苦心。
生他的时候正赶上计划生育,两个个姐姐出生符合政策,到他这时却是个计划外生育,娘怀着他可是到了不少地方,南到广东北到湖北西到贵州,花了不少钱。出生回来罚了钱,算是得了个儿。老两口包括老两口的爹笑得合不拢嘴,孩子的奶奶整天见人都是一句话“老张家算是有后了,老张家总算有后了”。
得了儿子后老两口做事更加有劲了,老头整天都是早出晚归,没有文化没办法在街上拉了个破板车,别人5块的不拉他拉,别人嫌累嫌脏的不干他干,老婆在家干干家务,干干农活,带带儿子,省吃俭用就为了把前2年生儿子欠的债还清。虽然日子清苦但有个儿子在身边也算过得去。
过了几年邻居们都建了砖房洋房,他们家还是土砖房。别人做起了生意,他们家老头还是起早贪黑的拉着他的板车。别人家老人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他们家还是那几件旧衣服。但是他们家的儿子却没一样比别人家孩子差,穿新衣服背新书包,别人家孩子有的他们家儿子都有,但两个姐姐却还是那样没好衣服穿。
“党的政策好啊”,当城镇建设到他家门口,政府把他家院子征收做马路给他补了几万的时候,他对每个路过他正在修建的砖房门口时对他打招呼的人总是这么一句话。但当他砖房修好的时候大家发现他的砖房只有外面装修了,里面却还是赤裸裸的红砖。老婆把家的门面利用起来了摆了个小杂货店,虽说是杂货店里面却没几样东西,只有几包便宜的云湖烟和一些调料。
我姐和她家大女儿是同学,夏天的时候喜欢去她那买点冰棍吃,冬天就买根甘蔗坐在她家火炉边吃遍烤火,顺便听听她给我们讲她曾经到过的广东和贵州,还有他儿子怎么怎么的聪明。她讲起来的那总神态好似就只有她一个人很幸福一样。说到动情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发现她眼角视乎有泪水在涌动,不知道是有个儿子还是为了这么多年来自己的艰辛。但每次老头弓着腰穿着邹巴脏兮的衣服回来时她总是以为老头热饭为由让我们回家,我们只有一哄而散。
很多年没有回家。去年过年我回了一次家,路过他们家门口,家里稍微装修了一下,还是那样的小杂货店,不过摆在里面的商品多了很多也有了白沙和白沙一代了,但没见了老两口,老板是个20多岁的小妇女。
砖房后面的杂屋的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生儿养儿儿不孝儿是王八,生女嫁女女赛儿女是宝贝”横批是“儿不如女”。
听人讲他们家的三儿从小被他们宠坏了,读完初中后没找到工作到处闲荡,没钱就问老两口要,不给还动手打人,老头的那身骨头经受不了,经常是头破血流,无奈和儿子断绝了关系。砖房也被他霸占了,没办法住在旁边的一个杂屋里,两个个女儿也都嫁人,但也孝顺老是要接他们过去住。但老两口说自己还能动不好意思打搅亲家,先住在这里以后动不了再说。两个姐妹拗不过,只有隔三差五的来看看,带点好吃的,帮着做点家务。
我很同情两位老人,但也为他们感到痛心。养儿防老,这家人总算体会到了,儿是怎样的防老了。古人都明白“百善孝为先”,何况我们现代人呢?做儿做到这份上了,这个儿还真不如女。
来源:
作者:洁杰
编辑:肖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