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几年时间,一条条黄泥土路成了水泥路,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大道。走进洪江市的青山绿水间,只见新村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点缀其间。村路如彩带飘,一辆辆载着农副产品的汽车欢叫着奔出村庄……
“有了路,山里的东西就能卖出去。外面的企业能引进来。现在村里的反季节蔬菜、特色果桃从无到有,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创业的也多了。”近日,洪江市洗马乡大泥村委会主任说起通村公路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如数家珍。
洪江市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将“村村硬化水泥路”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倾力提高农村公路等级,目前全县已改造农村公路 486.7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中有90%实现道路硬化。
路到村口,村里的一切开始显得生动起来,熟坪乡竹坡村50公斤竹子从七、八元涨到二十余元,岩垅乡青松村往年因运输难烂在树上的柑橘销路打开了,村民人均收入一下翻了2倍多。
龙田乡贩鱼的王老板说,修好农村公路,降低了运输成本,平均每公斤草鱼增收0.5元钱。双溪镇大马村是全村有名的运输村,全村103户人家有72户买了货车跑运输。
公路修到哪,民房改造就进行到哪,产业构就自己发调整哪。硖洲乡古溪村新修4公里水泥路连通省道安洪线后,带动群众养猪、养牛,种植烤烟。今年该村三分之一农户新建了砖混结构楼房。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话,配备了摩托车,8家勤劳致富的种养大户,还购置了小轿车。象古溪那样,“走新路,住新房,看新貌”已成为我市许多村落的写照。
路通了,与世界交流多了,也搅动着农民致富的念头。这几天,雪峰镇界脚村养鸡专业户宋永辉,忙着赶印宣传资料,准备到长沙参加展销会。“不跑不知道,一跑吓一跳,外在的市场大的很”。他说,过去养乌鸡,看得最远的市场就是本乡集市。有了通村公路,他和村民一道分户养殖,统一销售,养的乌鸡在县城特别畅销,现在他正和大伙琢磨着开拓广东等省外市场。
从羊肠小道到砂石公路,再到沥青、水泥公路,路的形态在变,农民的思想意识也变得活跃了。生产、生活方式更文明了。沅河镇元成村群众有着切身的感受。她们说,过去村里路不好走,卫生条件也差,想讲究也讲究不成了。现在路修好了,村里人也开始穿上锃亮的皮鞋了;过去下雨出不了村,就在家里喝酒、打麻将,现在是下雨也能外出做生意了;过去村民有病,救护车进不了村,现一打“120”,救护车可以到家门。
元成村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洪江市农村公路建设带动乡村诸多变化的一个缩影。尝到修路甜头的干部群众,对建设农村公路情有独钟。今年,全市计划改造硬化农村公路155公里,将实现全县所有建制村90%通水泥公路。
路修好了,休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在黔城镇幸福玉皇阁村,清洁、整齐的休闲广场,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清晨或傍晚,白发盘髫,怡然自得,成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缩影。
路修好了,村民娱乐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路好走了,不出去活动活动,脚底都发痒。”这两天,托口镇玉龙村腰鼓队正加紧排练,村长说,过去路差,大家对搞文娱活动提不起劲,现在全市有60多个村自发组织了船灯,龙灯等民间文艺队,村民们争着参加活动。
路修好了,村民生活品位有了新提高,在熟坪乡罗翁村,原来不起眼的小乡村,如今摇身变成了有名“旅游度假村”,通畅清洁的村道,五颜六色的彩钢瓦房,欧式建筑饭店和民族特色浓郁的菜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旅客,无公害蔬菜、特色养殖基地更是远近闻名。
希望之路在延伸,农村公路建设在改变着洪江市农村的面貌,也正在提升着洪江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来源:
编辑:肖焙丽